学团工作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探寻非遗传承,感悟教育初心

日期:2025年07月09日 11:46作者:刘梦妮 浏览量:


为了增强文化自信,传承教育理念,启发成长思考。7月8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主义教育实践团来到合川,开展了一场非遗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学习的实践活动,在行走中感悟文化根脉,在思考中明确青年担当。

探访峡砚博物馆:触摸非遗传承的温度

上午九点二十分,实践团来到文峰古街的峡砚博物馆,易宗成老师展开深入交流作为合川峡砚非遗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已从事此行业四十余年,曾获诸多荣誉。

易老师提到“作为非遗手艺传承人,要学会创新不能守旧,从生活中找灵感”。不只是非遗传承,无论从事何种事业,都需要在坚守本质的同时保持开放,从真实的生活中汲取力量,让价值持续增长成员们切实感悟到了生活即教育的核心,教育不应脱离生活,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的源泉也为后续的教育主题学习埋下了“传承与担当”的伏笔。

走进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在红色教育中锚定青年坐标

离开博物馆,实践团一行前往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在故居陈列馆前,同学们面向团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团誓词。铿锵的誓言回荡在展厅中,不仅是对共青团员身份的再认知,更是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的再承诺。

  在党史学习环节,同学们围绕“青年如何为教育强国作贡献”展开交流。大家纷纷表示,陶行知先生用一生践行教育救国,如今我们身处新时代,更要接过接力棒牢记入团誓词中“勤奋学习、积极工作”的承诺,以党史中的奋斗精神为指引,在教育强国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随后,大家深入学习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奉献精神,以及他在战乱年代推动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的感人事迹。纪念馆旁的育才学校正是他对教育的热爱与坚守的深刻体现。同学们站在育才学校遗址不远处便是新育才学校新旧之间,是“捧着一颗心来”的精神内核——旧址的艰苦坚守,新校的创新实践,都延续着陶行知“培养真人”的初心,让教育的火种跨越时空,始终温暖而明亮。

此次实践活动,同学们在非遗传承中看到了“坚守”的力量,在红色教育中明晰了“担当”的意义。三下乡不仅是走出去,更是沉下来——沉下心感受文化,沉下身思考责任。相信在未来,同学们继续以实践为笔,以青春为墨,在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道路上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尹棋图/梁瑞雪、余思云/一审余思云/二审张薇薇/三审陈龙国

关闭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