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外国语学院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举办“读懂中国”读书征文写作辅导讲座

日期:2025年04月27日 15:55作者:余思云 浏览量:

为了进一步深刻理解“五老”精神内涵,将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成长动力,用文字传承红色基因,为时代发声,为了助力同学们精准捕捉“五老”事迹中的感人细节,掌握生动写作技巧,让笔下故事更具感染力,外国语学院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开展“弘扬时代精神,建设教育强国”主题讲座,让“五老”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激励青年大学生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本次讲座邀请了重庆工商大学关工委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余常德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吴欢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张薇薇,外国语学院关工委副主任刘晓远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分团委书记余思云,外国语学院辅导员老师杨香艳、黄颖婕,以及两个学院200余名学生参加讲座。

活动在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欢欢的致辞中拉开帷幕。她强调,文字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重要媒介,鼓励同学们通过写作“在字里行间触摸家国情怀的纹理,在叙事抒情中找寻爱国主义的精神坐标”,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担当新时代青年责任有机结合,实现个人成长与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同频共振。

外语学院关工委主任刘晓远教授结合自身育人经历,提出“先站住,再择位”的创作理念。他以“能力有限而努力无限”勉励学子,强调优秀征文作品既需要扎实的写作功底,更离不开对时代命题的深刻理解与实践积淀。

担任主讲嘉宾的余常德教授以2025年“读懂中国”读书征文文件解读开始,从主题征文的基本要求与写作方法、征文的内容设计、写作叙事方式、注意事项等方面结合获奖优秀作品做了详细的辅导报告。他结合历年获奖作品为范例,系统解析“读懂中国”征文的创作要领。通过对比分析,从选题立意、叙事结构到情感表达层层剖析,特别指出“小切口展现大情怀”的创作规律。针对青年学生常见误区,余教授强调要避免“宏大叙事空洞化”,提倡“在校园生活中发现时代注脚,从师长故事里提炼教育精神”的创作路径。

食品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薇薇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活动既是写作技能的实训课堂,更是使命担当的精神洗礼,是时代精神的传递也是青年使命的唤醒。同学们要铭记初心,感恩同行,感恩伟大祖国,感谢余教授倾囊相授。她寄语在场学子“以笔墨为舟楫,在创作中完成自我觉醒与价值重构”,要求大家既要感恩前辈的智慧传承,更要主动肩负起“用青年笔尖回答时代问卷”的历史责任,将文学创作转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具体行动。

相信本次讲座后,在两个学院指导团队的指导下,同学们的每一篇征文都是青年与时代的双向奔赴,字字句句皆可成为教育强国的时代注脚。

(文、图/余思云 一审/余思云 二审/张薇薇 三审/陈龙国)

关闭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